闪电评论|一块屏幕,看“山东好品牌”的产业生态“密码”

  • 2025-07-12 20:57:10
  • 724

用深厚的产业积淀、用协同创新的产业链思维、用“做难而正确的事”的坚韧精神。

这是山东的答案。

在山东,有这么一家企业——智慧家电品牌海信。今年其最新研发的RGB—miniLED电视,吸引着来自全球的目光。

海信最新推出的RGB-MiniLED电视,凭借红绿蓝三原色背光技术,实现了远超传统液晶和OLED的色彩表现力,成为全球显示技术的标杆。

这一成就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山东企业十年磨一剑、整合产业链资源的成果。

产业链协同创新,是山东品牌的硬核竞争力。从2015年启动首颗画质芯片研发,到2024年HV7108芯片问世,海信不仅依靠自身技术积累,更通过与安徽芯瑞达等产业链伙伴的深度合作,构建了“芯片—背光—面板—算法”的全链条创新体系。海信将产业链企业“请进门”,建立联合实验室,形成研发共同体。这种开放协同的产业思维,正是山东企业能够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。

近些年,山东电子信息产业生态以青岛为核心,串联济南、潍坊、烟台等地,形成了智慧家电、软件服务、传感器、光电显示等特色产业集群。青岛智慧家电产量占全国1/3,济南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能级全国领先,这些“山东好品牌”共同构成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“胶东高地”。产业链的深度协同,让山东企业不再单打独斗,而是以系统化的创新力参与全球竞争。

这是以产业链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,也是山东企业在新时代的精彩故事。

做难而正确的事。

在海信的研发历程中,RGB电视的背光控制涉及芯片算力、算法优化、色彩校准等多个维度的技术难题,变量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。海信研发团队没有选择走捷径,而是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——自主攻关核心芯片技术。

十年研发,历经无数次失败与调整。研发团队曾集中封闭在青岛的一个研发场所,夜以继日地攻坚克难。这是“板凳甘坐十年冷”的定力,是不浮躁、不投机的工匠精神,是沉下心来用时间,换取真正的突破。

技术突破,是锐利的“剑”,而企业的战略定力,则是沉稳的“鞘”。海信不盲目追逐短期市场热点,而是坚定选择高端显示赛道,最终在CES展会上以116英寸RGB-MiniLED电视斩获“全球科技突破产品”大奖。当国际同行惊叹“为什么是海信”时,答案正是山东企业“认准方向、久久为功”的执着。

海信的成功,不仅是单一企业的胜利,更是山东产业升级的缩影。

在山东,产业链思维比单点突破更重要。现代科技竞争已从企业间的较量升级为产业链生态的比拼,山东企业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,形成了“1+1>2”的协同效应。

在山东,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。不依赖国外技术,而是坚持自主研发,逐渐掌握行业话语权。

在山东,长期主义是创新的基石。在快节奏的市场环境中,山东企业仍能保持战略耐心,用十年时间打磨一项技术,这种定力,最为可贵。

山东好品牌的背后,有儒家文化的厚重底蕴,又有现代工业的创新锐气。这是独特的“山东精神”:创新、协同、坚韧!

创新从不止步:从传统制造到高端显示,山东企业不断攀登技术高峰,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;携手共进同行:通过产业链深度协同,构建起“大企业顶天立地,小企业铺天盖地”的产业新生态;坚韧永不言弃:面对技术瓶颈,山东企业始终迎难而上,用执着诠释齐鲁大地的实干精神。

一块屏幕,十年磨剑。海信的故事,是山东企业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一次跨越,是中国制造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创新名片;是山东企业以产业链思维聚力、以自主创新突围、以长期主义深耕的生动写照。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赛道上,它更是“山东好品牌”的硬核宣言——中国制造,正在定义未来。

追光者,终成光。(文/陈一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