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milarweb最新报告: 生成式AI带来的流量消失与再分配
- 2025-07-04 09:40:28
- 952
编译 | 江宇
智东西AI前瞻7月3日消息,生成式AI正在改变互联网的流量走向。用户不再依赖传统搜索进入网站,而是直接在AI工具中完成信息消费。
以新闻行业为例,Google搜索中用户看完AI摘要后不再点击网站的比例明显上升,而与此同时,ChatGPT里的新闻查询量也快速增长,反映出更多用户正在把信息需求从传统搜索转向生成式AI。
Similarweb的最新报告指出,这种迁移正在削弱传统SEO和搜索排名的价值,也让内容方失去流量和曝光机会,被AI直接截断。
一、69%搜索结果“零点击”,AI切断流量传导
作为全球搜索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搜索引擎,Google的流量变化具有代表性,也揭示了更普遍的趋势:AI正成为搜索入口和信息分发链条的新核心环节。
以新闻网站为例,其原始访问量从2024年年中的23亿次峰值,逐步下降至2025年5月的17亿次左右。
与此同时,自2024年5月Google推出AI摘要(AI Overviews)以来,用户在搜索结果中看完AI生成的答案后就不再点击任何网站的比例,也从56%一路上升到69%。
新闻网站的原始访问量(橙)与零点击率(绿)(图源:Similarweb)
在AI摘要功能上线前,新闻网站的访问量和搜索点击率总体相对平稳。但AI摘要功能推出后,两条趋势出现明显背离:一边是原始访问量迎来几个峰值后,持续走低,从23亿次减少到17亿次;另一边是“零点击率”持续攀升,到2025年春季达到69%。
新闻只是最早感受到冲击的行业之一,背后是全领域的信息分发正遭遇相同的“零点击”困境。
二、ChatGPT提示词激增212%,流量去向AI
Similarweb数据显示,2025年5月,新闻相关提示词在ChatGPT中的请求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12%,相关网站的跳转访问量也涨到超2500万次,是去年的25倍。
ChatGPT新闻相关提问量与谷歌搜索新闻访问量(图源:Similarweb)
同时,内容能否被推荐、推荐多少,已越来越取决于平台算法和合作关系。例如《纽约时报》,虽仍位列ChatGPT导流前十,但过去一年流量增长仅为3.1%,远低于路透社(8.9%)、纽约邮报(7.1%)和Business Insider(6.5%)。
ChatGPT的导流量及前10名新闻网站的接收量,《纽约时报》排在第8名。(图源:Similarweb)
这被视为其对OpenAI发起版权诉讼后的间接反映。
此外,这类流量依旧存在“拦截效应”,因为用户很多时候直接在AI对话中得到答案,形成点击量的再度流失。
例如用户在ChatGPT中搜索“美股盘前走势”,往往就能直接获得AI生成的摘要,不需要再点击财经网站,这种使用场景正在快速普及。
最受欢迎的提示词主题包括股票(33%)、金融(21%)、体育(17%),可见AI分发已深度嵌入多行业的用户搜索路径。
面对AI带来的流量稀释,Google推出Offerwall功能,允许网站在AI摘要之外尝试引导用户付费、订阅或留下联系方式。
但这套方案能否抵御AI分发模式对传统广告流量的冲击,尚未有清晰答案。
结语:AI不仅在抢流量,也在抢话语权
生成式AI的兴起,已经不再只是改变搜索引擎的分发逻辑。 当AI产品直接生成答案并吸引用户停留时,它不仅抢走网站的流量,也在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,掌控用户的第一反应入口。
未来,谁掌握生成式回答的接口,谁就把控了信息的第一落点。 这不仅是对传统搜索的一次冲击,也是一场话语权的转移。
- 上一篇:苏醒说还不知道披荆斩棘即将面对什么
- 下一篇:男子吃见手青中毒一直帮凤凰捋毛